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我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南京通过验收

来源: 作者:Admin 时间:2011-07-05
【字体:

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于2011年7月2日在南京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进行了会议验收。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教处聂善明副主任、农机化管理司王国占副处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合作处郑戈副处长出席会议。华南农业大学区颖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张东兴教授及浙江理工大学李革教授三名业务验收专家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张晓莉高级会计师等3名财务验收专家以及江苏省农业机械推广站王珏研究员等4名用户代表参加验收会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易中懿所长、曹光乔处长、刘兰处长以及部分项目人员出席了本次项目验收会。

项目验收会由聂善明副主任主持,在讲话中指出本次验收分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业务验收主要是考察任务书的完成情况,考察取得的实际成果及其创新性、应用效果,对照行业科技的管理办法和项目任务书对项目实施验收。财务验收主要考察项目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有无违反规定的地方。根据行业科技项目自身特点,此次验收邀请了部分用户代表,主要想考察项目实施对当地油菜产业的推动作用,考察项目成果的实用性,了解技术用户的技术需求和改进意见。项目技术验收由区颖刚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主持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吴崇友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所作的项目执行情况的详细汇报,听取了项目参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云昌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谢奇珍研究员、江苏大学李耀明教授分别就所承担的课题或子课题所作的汇报。四个汇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亮点频现,向验收专家全面展示了项目执行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专家质询阶段,四位技术用户代表详细介绍了该项目技术在各自范围内使用情况,说明了机具的先进性与适应性。三位业务专家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质询,在油菜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适应性、成本比较,项目所选育的品种对于机收的贡献率,油菜联合收获机的改进、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以及在现有技术以后的改进工作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项目组成员对专家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回答。

在业务验收进行的同时,以张晓莉高级会计师为验收组长的三位财务专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项目主持单位财务负责人刘兰处长、主管会计程梅以及项目组有关人员现场回答和解释了财务专家提出的有关问题。

验收专家经过充分的讨论,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业务验收。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符合《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及《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财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财务验收。

在验收会最后,项目首席专家易中懿所长代表项目组和项目承担单位对验收专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给予的充分肯定,表示感谢。王国占副处长讲话认为这个项目很有特色,项目完成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希望各位专家和有关单位项目验收后继续保持联系和合作,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本项目是我所承担的首个行业科技项目,也是农业部第一批首个以农机为主的行业科技项目,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验收专家给予充分肯定。验收意见如下:

项目针对我国油菜生产方式多样、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的现状,研究开发了适宜主产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覆盖直播、移栽、联合和分段收获、种子清选、机械烘干等生产环节,攻克了机械精量直播、免(少)耕播种、施肥、开畦沟联合作业、油菜裸苗移栽、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作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筛选培育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抗倒、抗裂角油菜品种,优化了油菜机械化生产栽培技术规范;研究集成多种融合品种、栽培和装备的作业模式,初步建立了适宜我国不同区域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筛选和选育适合机械化作业品种(品系)17个,研发完善生产机械和试验设备12种,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和作业规程12个,建立示范基地14个,示范点17个;油菜机械化技术累计示范应用20.19万亩,适合机械化的油菜品种累计示范推广210.1万亩,示范区机械收获损失率减少33%,增产2881万公斤,获得综合经济效益1.5亿元。发表论文29篇;申报专利33项,已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培养技术骨干18名、硕博士42名;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培训技术人员400人次、农民1200人次。项目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机构、农机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等的优势和特点,与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取得的成果在油菜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示范应用,推动了全国油菜机械作业水平的提高和油菜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主要农作物生产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相关附件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