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乡村振兴服务三农

强化科技 精准施策----南京农机化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2-10
【字体:

  近年来,我所以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决策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国农科院科技扶贫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我所在农业装备技术、贫困地区技术应用、人才和培训等方面优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一、工作举措

  (一)组织保障

  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胡志超、所长陈巧敏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员包括管理服务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

  (二)制度保障

  建立了科技扶贫人才遴选机制,将其纳入创新工程团队绩效考核体系。对参加科技扶贫工作的团队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年终绩效考核给团队加分;对科技扶贫工作中长期蹲点对接的科研人员,根据政策和工作业绩给予生活补助;对挂职扶贫人员按照不低于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标准及时发放补贴;对定点帮扶区域,每年拨付专用资金,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三)经费投入

  1、定点扶贫

  2016年起,每年为江苏省响水县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带动当地创业脱贫;2018年,向响水县贫困家庭儿童捐赠书包100套,计3万元;向西藏捐赠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自治区农牧厅机关4个驻村点的农牧民群众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活动。

  2、科技扶贫

  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撑,近三年累计投入经费54万元。

  (四)人员团队

  遴选3名中青年科技人员,赴贫困地区挂职;全所12支创新团队,共100余人在全国范围的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示范、推广服务等活动。

  二、工作成效

  (一)科技服务

  

  相关专家通过调研、电话、邮件、QQ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地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个人等农机化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咨询、答疑等技术咨询百余人次。

  我所通过在宁夏、湖北、四川广元举办技术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对贫困地区基层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开展技术培训,推进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农机化政策团队为黑龙江兰西县编制产业扶贫规划;为西藏农机适应性技术提供咨询,形成《西藏农牧机械化适应性研究》、《加快推进西藏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等咨询报告,构建西藏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模式;为湖南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提供农机化技术指导,并探索苏北贫困县“扶贫+农机化”发展模式。

  农业部南京设计院为黑龙江富裕县、海伦市、饶河县、桦川县等扶贫开发办,分别编制了富裕县林业村奶牛养殖牧场产业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海伦市特色温棚室产业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饶河县对俄果蔬产业化基地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为政府决策与地方发展提供咨询。

  (二)技术培训

  依托我所“农机313工程”,组织科研人员赴西藏扎囊县、南疆疏勒县等国家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推进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近三年,累计组织科技培训4176人次,发放资料4232份。

  (三)成果应用

  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等9项技术入选农业部农业主推技术。围绕主推技术及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组织创新团队在全国贫困地区开展系列示范活动,推进新技术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科技支撑。

  (四)项目实施

  以项目为抓手,在贫困地区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扶贫工作。如收获机械方面: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试验示范;在银川开展枸杞采收方法及试验装置设计、试制及试验,为当地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农产品加工机械方面:依托国家项目的实施,联合贫困地区政府及企业,为驻马店花生生产技术升级提供支撑与保障;在贵州晴隆县为当地龙头企业“薏米阳光”的装备升级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降低加工成本。农机信息化与智能化方面:在安徽濉溪县、江西鄱阳县开展大豆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个,为农民增收提供装备支撑。

  (五)企业帮扶

  我所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在科技支撑推动贫困地区企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取得实效。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技术与装备、茎叶类蔬菜通用有序收获机、籽棉预处理机等20余项科技成果,在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公司、山东菏泽运丰棉业公司等企业实现转化。农产品分级与贮藏装备团队赴国家级贫困县贵州晴隆县,对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薏米加工重点企业“薏米阳光”开展技术指导,指导为企业装备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果蔬茶类收获机械科研团队与秦巴茗兰茶叶科技、南江县金枝玉叶等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企业技术、设备、概念升级取得实效。

  (六)基地建设

  我所充分利用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重大项目实施,建设了水稻、花生、蔬菜等10多个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在秦巴茗兰茶叶科技示范点建立科技推广帮扶示范基地。在湖北恩施、汉寿等地建立2个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农业废弃物利用示范基地。在贵州雷山、陕西西乡、云南澜沧等11个贫困地区,建设茶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江苏省太仓县建立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县。

  (七)人才培养

  选派一名处级干部作为第八批中央机关援藏干部人员,到西藏农业农村厅农机处开展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促进西藏农机化水平发展;选派1人参加院地合作项目,挂职担任江苏洪泽区副区长;培养河南、甘肃、四川雅安等地区研究生4人。

  (八)贡献评估

  1、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生产理念。仅新技术培训就达4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4300份。

  2、为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技术、新装备。近三年累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80余项,推广应用总面积近300万亩。

  3、为贫困地区打造帮扶基地,成了搬不走的帮扶工作队。近三年建立农机化专业试验示范基地10多个,面积5万余亩。

  4、为贫困地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在驻村帮扶时,帮助响水县康庄村建成生态绿色稻米基地配套设施及粮食仓储项目,为村里新增固定资产1728m2,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 30 万元。

  三、推进计划

  我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部署,立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统筹全所科技资源,深入实施科技扶贫乡村振兴。

  (一)明确整体布局

  根据中国农科院和江苏省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结合我所科技资源优势,明确扶贫工作整体布局,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力度。                                          

  1、新疆地区。以及棉花茎秆类作物收获、植保、西甜瓜等团队技术优势,支持新疆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2、西藏及有关省藏区。围绕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藏区农机化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科技援藏工作。

  3、太行山区。重点依托我所建设的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和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等平台,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县河北阜平县定点帮扶工作。   

  4、武陵山区。重点依托我所茶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优势,推进恩施茶产业发展。

  (二)确定帮扶内容

  1、发展规划编制。组织人员与相关地区开展深度合作,编制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从发展方向上为贫困地区做好服务。

  2、科技项目示范。依托我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联合开展现场演示、技术观摩等活动,切实推进农机装备在当地的转化应用。

  3、强化产业带动。对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结合相关项目开展攻关,帮扶当地农机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4、开展技术培训。依托所内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中心、创新团队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平台,开展贫困农机发展与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

  (三)加大扶贫投入

  1、继续做好相关对口单位的扶贫工作,稳定资金投入。

  2、继续为援藏、挂职干部做好服务,通过院地合作交流挂职、中组部博士团等渠道推荐人选,并提供一定资金保障。

  3、从创新工程、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计划中预算经费,支持团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4、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扶贫专项计划任务,开展定向科技扶贫工作。

  

                                                                                                                                                         二0一九年三月二十日

相关附件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