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我所参加“2018中国插秧机技术发展研讨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18
【字体:

为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振兴我国水稻插秧机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2018510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和《农业质量与监督》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插秧机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农机行业三大协会、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领导、学者与专家,部分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领导,部分农机企业负责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行业有关媒体共5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插秧机技术的发展。我所陈巧敏所长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张文毅研究员、祁兵副研究员同期与会。

研讨会现场

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致辞,随后邀请业界专家做主旨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作了“中国农机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的主题发言,对农业装备的历史进行回顾,特别指出我国农机化促进法实施之后,农机总动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他指出,要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必须提升各个环节的水平,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育种育秧装备、植保、干燥、储存、供应链等。

汪懋华院士发言

陈巧敏所长会上作了“中外插秧机历史及技术发展历程”的主旨报告,代表我所回顾了插秧机发明、发展的历史,大力宣传弘扬了我所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报告分别从插秧器械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当代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和思考等方面发言,并结合我所发展史详细阐述了世界第一台插秧机的发明过程及我所在插秧机技术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他指出,现代插秧机分插原理来源于我国,1956年世界第一台蓄力插秧机“华东号”以及1966年第一台机动插秧机“东风2S”均诞生于南机所,并开创了横向往复式移送秧苗技术原理,这项原创技术一直被沿用至今。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梳齿式纵拉分秧、滚动插秧的分插原理,成为当今纵向切块取秧和回转式插秧分插原理的雏形。日本、英国、印度、巴西、意大利、朝鲜、菲律宾、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缅甸等国首脑政府官员和专家,都曾前来参观学习我所研制的水稻插秧机;南-105B、东风2S型插秧机还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缅甸、印尼等20多个国家,其中东风2S型插秧机70年代在我国及朝鲜大面积应用,成为当时最成熟的插秧机产品,可以说以我所为代表的我国插秧机的早期研究引领了现代插秧机技术的发展。同时,陈巧敏指出,插秧机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在技术的研究与变革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机农艺相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插秧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实际和特色需求,突破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与时俱进,变道超车。

陈巧敏所长做主旨报告

世界首台水稻插秧机发明人之一蒋耀   1956年我所研发人员与华东号插秧机合影   

我所研制的南—105B 型水稻插秧机         我所研制的东风—2S机动水稻插秧机

研讨会还邀请了其他行业专家作主旨报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在“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发力 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主题发言时指出,我国插秧机行业的发展不能靠国外,否则未来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将不可避免,同时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加大对国产插秧机的力度。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马旭,从具体的技术层面对常规稻、杂交稻机械化栽插进行了讲解,并且将试验过程中的成果分享给了现场嘉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在“水稻种植机械化若干问题的思考”发言中提出,农机产品要从绿色发展,生态环保,节种增产,省工省时等方面考虑,要聚焦农机装备的配置。农业农村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鉴定三室主任叶宗照在“水稻插秧机械质量状况分析”发言中,对企业的生产提了一些建议,特别是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正确理念。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宋建农在“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机插秧技术--论国产品牌的崛起”发言中指出,借助于我国农机工业10多年的黄金发展,我国插秧机的生产制造已经达到较高层次,若从产品细分角度看,在高速钵苗(毯钵苗)移栽机、杂交稻精准插秧机、适应双季晚稻的大苗插秧机、免耕插秧机等多领域还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并且能更加贴合中国市场需求。

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插秧机技术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对策,总结了插秧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国产插秧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对推动我国水稻插秧机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次会议汇集了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机化导报等有关媒体,通过此次研讨会上我所关于插秧机发展史的系统阐述,让行业及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了插秧机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我所在该领域内做出的引领性突出贡献,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业内同仁发展民族农机产业的信心和信念。

相关附件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