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井冈山精神、传播农机化技术——第二党支部赴井冈山革命圣地学习并举办农技培训班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党史教育,进一步激发党员同志的工作热情,第二党支部结合科研工作,于10月14日-10月17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并与当地农机主管部门合作,组织了一次园艺作物机械化技术培训。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9年前,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率领红军将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诞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伟大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此次虽行程紧凑,但内容丰富,党校老师带领我们先后奔赴茨坪革命旧址群,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等;奔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参观黄洋界保卫战工事,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到井冈山烈士陵园、红军烈士墓瞻仰缅怀先烈。
在茨坪毛泽东旧居,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一盏油灯、一方砚台和一支毛笔,毛泽东当年就是在这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创作,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中国革命的建党理论、建军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就是在井冈山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完成的。大家身临其境地体悟到从井冈山道路到新中国道路的艰苦历程,更加敬佩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国革命前辈的智慧和毅力。
在小井红军医院,大家一字一句默读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同志的遗言,不禁潸然泪下,曾志作为党的老同志和高级干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哪怕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为家人牟取过一丝一毫的私利。张子清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将领,哪怕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也把宝贵的盐省下用于战士的手术治疗。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铺着稻草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用竹片磨制的手术刀,听着这段历史,无不让大家感到沉重和肃穆,心底深深被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折服。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在镌刻着15744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烈士名录的吊唁大厅、在汇聚30000多无名勇士不朽灵魂的无字碑前,缅怀先烈、表达敬意、寄托哀思、重温入党誓词。革命志士忠于理想、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感染着我们。在安放着革命先辈塑像的雕塑园里,目睹了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一代先驱的风采。大家不由得心生感慨:新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这些伟大的战士,离不开他们伟大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既要做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人,也要做农机化技术的传播者。17日上午,由我所第二研究中心联合井冈山市农机局组织的“井冈山市园艺作物机械化技术培训”如期举行,为革命老区人民送技术送知识。培训班上,我所陈永生研究员、金梅副研究员分别做了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报告, 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也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当地农民和农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第二党支部的广大党员同志聆听了感人的革命故事、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加强了党性修养,同时,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借此次党支部活动机会在井冈山举办了农技培训班,回馈井冈山人民对革命的无私奉献,为革命老区的农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二党支部供稿,作者:马标、陈明江,通讯员:马标)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毛泽东同志旧居
聆听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入党誓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服务三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