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原因分析

韩佳敏 孟梅

新疆农业大学


摘要: 以新疆作为研究区域,选择新疆的14个地州市作为样本点,从碳源和碳汇的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SBM模型测度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GML指数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探究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最后基于冗余率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损失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平均值是0.84,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呈现出“升—降—升”的趋势。20112020年,新疆MI指数均大于1,核密度的曲线中心出现向右平移的趋势,说明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不断提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未达到相对有效地区的投入和非期望产出都存在一定的冗余,不合理的投入以及大量碳和污染的排放是造成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等建议。

关键词:新疆;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超效率DEASBM模型;时空演变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64035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