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农产品加工储运业现状分析及我省对策

    张瑞宏 刘超 缪宏
    (扬州大学)
    
    一、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概括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迅速增加,深加工的增值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不包括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企业,仅仅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几个方面的国有企业和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生产统计,其产值为31000亿元,其中食品工业总产值达11595.38亿元。
      按统计数据,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4.4%。也就是讲,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85:1。
      实际上,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比较分散、规模较小,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乃至国有企业单位数不占绝对优势,产值也仅占一部分。按照《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01)》的分析,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实际应为3.2万 亿元左右。所以,按照2001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约为1:1.5。这个比值与原来的0.43:1有了质的飞跃,但与发达国家的1:2~3.5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预示着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大产业
    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和纺织服装工业是两大主要行业。近几年来,食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产值高于纺织服装工业。
    自1995年至2003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居中国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之首,其中,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所占比重最大,达45%左右,近年来发展速度也最快,持续保持在14%左右。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粮油加工、屠宰及肉蛋加工、水产品加工及糖、盐加工;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发酵制品、罐头食品、乳制品、培烤食品等制造业;酒精、饮料、软饮料、制茶及中药材中成药制造业;烟叶复烤及卷烟制造等。2003年食品工业的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38.7%。
    据透露,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可达11000亿元,有望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拥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8811家,2003年1至11月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1595.38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595.38亿元,同比增长19.06%。2003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增长速度高位运行。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发达地区的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远远大于欠发达地区,山东、广东和江苏三省的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占到全国的37.5%。
      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十五”规划中,食品工业年增长率为10%~11%;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将由目前的0.3~0.4:1,提高到0.5:1。到2005年,肉类加工比重由目前的4%左右提高到10%,肉类加工量达到640万t;粮食加工比重由目前的8%左右提高到15%,粮食加工量达到8250万t;食糖、乳制品、液态奶、各种饮料、食用植物油、罐头产量分别达到1000万t、80万t、200万t、2700万t、3000万t和380万t。到2005年,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加工量将比目前增加一倍,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综观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近年的发展现状,在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
     我国包产到户的联产责任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这种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品质数量难以控制的现状与农产品加工业要求品种专一、数量可控、规模加工的特征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严重地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分散经营和劳动密集的特点,限制了对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大量的投资,造成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2)加工深度浅
     我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和低下的农民收入,形成了相当比例的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就地消费的现状,给农产品的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即便是已经形成的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甚至是上市或名牌企业,也因加工产业链短,严重制约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的市场发展。更不要说我国有大量的粮食和果蔬产后因储运不当,还没有进入加工环节就己经腐烂变质,造成重大损失。
    (3)技术含量低
    造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初级产品多、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扩大再生产短、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落后。例如要想延长小麦加工的产品链,生产高附加值的小麦胚芽油,必需使用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生产保健功能显著的降血压肽、谷胱甘肽,必需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与高效分离技术。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购买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长期以来形成了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研发和技术购买投入少的不良循环,困扰着企业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4) 品种资源乏
    我国过去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对原料与产品品质的关系了解不充分,出现农民种什么,就加工什么的状态;农民,甚至农业科技人员对农产品的加工特性不了解,出现了仅追求产量的状况。在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农产品的营养特性得到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关心,但农产品的加工特性、专用品种的问题的研究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别,导致“吊白块”,“强面筋”,“毒大米”,“瘦肉精”改善食品品质的劣质添加剂泛滥。
    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现状也给优质品质的专一化、基地化、规范化的发展造成障碍。
    (5)创新体系差
    ① 管理体系混乱,宏观调控不力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涉及许多行业、部门、分割管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大,缺乏对企业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宏观指导,造成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相对封锁、恶性竞争的局面。产、加、销、脱节,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种植(养殖)也生产原料积压,而加工企业缺乏所需的优质原料。宏观调控不力,造成一些重要农产品比例失调,比如我国牛奶产量虽然有所增长,至2003年牛奶人均占有量为8kg,但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约105kg)
    ② 标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不完善
    我国加入WTO,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体系的接轨。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发达国家的食品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普遍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人中体系。联合国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已将GMP和HACCP作为国际规范推荐给各成员国。而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中国现在是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著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认证体系不完善,已经出口的加工品大部分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并进行认证的,而通过自己认证的出口产品不多。
    二、江苏农产品加工现状及 “十一五”发展策略
    江苏省是一个农产品加工大省,2004年江苏省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3100亿元,食品工业总产值现已超过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0亿元,出口达6.2亿美元,仅次于山东广东,位居全国第三,全省拥有规模的食品企业4000多家。
    “十五”期间,在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农业厅、科技厅的大力推助下,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竞相拥出,这中间形成了一批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诸如宝应荷藕、高邮双黄蛋、兴化干燥蔬菜、如东水产等。江苏省科技厅在原有15个星火产业基地基础上,2005年又增加26个,其中50%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沭阳花卉、宿迁 扬、新沂油料、东台蚕桑薄荷、滨海首乌,尽列其中。这些带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有些是流传百年以上的传统种植加工业。这些产业在政府的引导、组织、扶持下,再加上现代加工及种植技术,尽显其勃发的生机和持久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星火带产业链为保持江苏省的农产品加工大省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引导江苏农民奔小康作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应看出江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足,这主要反映在 ①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小型多,龙头企业的不足 ;②生产集中程度低、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 ;③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能耗高、品位低。
    在“十一五”期间,江苏应重点抓好如下方面的事宜:
    1.夯实星火带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基础,继续开拓、挖掘、扶持新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基地。
    2.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培养一批跨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经纪人,成立一个农产品加工专业商会,该商会应有下列人员参加①大专院校专家;②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政府负责人;③知名经纪人;④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负责人;⑤港台知名农产品加工实业家。商会应设专门办公机构,并下设若干专业分会,如水产分会、饲料分会、蔬菜分会、药材分会、加工装备分会等。
    3.重点建设沿海水产加工产业带、沿江饲料加工产业带、沿京沪高速的蔬菜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带、苏南水果种植及其深加工产业带。
    4.扶持建立农产品加工装备的专业研究开发机构,对于农产品深加工装备的技术改造给予专业政策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我省的农产品加工水平。
    三、我省农产品加工储运业对策
    结合农业部制定的“十五”《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和加入WTO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与困难,粗浅的谈谈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看法。
    (一)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构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五大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牵着农业,一端伸向市场,是连接农业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农产品加工业是涉及农业、轻工、药业、机械、商贸、机械等多部门、多学科的一个交叉性行业,要获得快速协调的发展,必须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
    (1)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保障体系
    据有优良加工特性的农产品是生产优质制成品的重要保障。结合我省的农业生产条件,按照“由市场决定产品→按产品建设加工企业→由企业提出原料品质要求→按品质建立原料基地”的创新程序,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保障体系。按照这一创新程序,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配套生产能力要求,调整原有的种植养殖业机构,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础设施、运销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格局。
    省委省政府按照“一县一业”指导思想,对江苏苏北的星火产业开发带所及县市已经有了明显的功能定位,其中包括粮油、果树、中药材、棉花、水产品特种资源等。经过几年的建设,这些支柱产业在种(养)植业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使得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一个很大问题是没有完全按照上述的创新程序建设原料基地,造成严重的原料积压 。因此科技部门应当积极参与,通过政府指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加工业的需要,调整现有的品种,建好适宜加工的农产品加工原料保障基地。
    (2)构建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体系
    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了少数集团企业外,大多数规模小、知名度低、技术含量少。省政府应当指定农业部门牵头,对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深入研究,加快形成科学布局,建成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低技术搭配的企业体系。着重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在棉花、紫菜、茶叶、草莓、芦荟、山药、大蒜等农产品的加工方面形成特色,通过扶持基地、科研、保鲜、包装、储运等方面的建设,为特色品牌的形成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
    (3)构建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国际接轨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结合我省情况,开展好以下工作:
    1)在硬件上,利用我省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现有条件,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与安全质检机构的建设,以期实现对农药、兽药、渔药残留检测、环境检测、农产食品的质量、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等安全与质量的检测;
    2)在软件上,由农业、技术质量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及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建立健全我省的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检测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体系。把推选农产品和加工品质量安全标准与种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标明产品的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
    3)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品特别是食品等质量认证进程,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良好操作规范(GMP)、绿色食品、IS900等多种形式的质量认证工作和等级标识制度。同时,建立对世界有关标准组织动态跟踪的制度,鼓励和积极采用国外的先进标准,推进我省农产品加工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4)构建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认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要主攻良种、新产品和加工装备三个方面。加快培养推广专用、优质的品种;加快研究开发适用市场需要、营养、卫生、安全的加工产品;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研发高新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组织实施“产学研”对接工程,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 (5)构件符合世贸规则的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发展体系 要根据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认真分析和研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制定对策措施。例如,农产品关税的降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促进作用,以及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加工的需要、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质量体系脱轨、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种种困境,认真研究,积极构建符合世贸规则的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发展体系。 (二)依靠科学技术,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精深化
    依靠高新技术,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延长产品链、获得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唯一的途径。从统计的小麦深度加工的产品链可以看出,以前积极满足面粉生产的小麦加工业造成了多大的浪费! 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含义为对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业的副产品、农业废弃物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蛋白质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利用。目前,我国对蛋白质资源的利用情况是豆粕500万t,棉籽饼200万t,深加工量不足1%,另外近千万吨米糠及卖麸蛋白尚未开发利用;植物纤维资源加工利用情况是作物秸秆5亿~6亿t,稻壳2000万t,麦麸100万t,玉米芯1000万t,蔗渣7000万t,加工利用程度不足10%;油脂资源如小麦胚芽300万t,可提油36万t,玉米胚芽1300万t,可提有270万t,米糠1000万t(含20%的油脂)可提油180万t,这些资源的加工利用程度仅在2%~5%。因此大量而宝贵的高营养物质白白流失,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们多年的研究表明,依靠高新技术完全可以解决农产品生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变弃物为宝贝。我省的企业用当解放思想,紧跟形势发展,积极开展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膜分离、超高压、超低温、辐射、微波、挤压、气调、速冻等高新技术的学习、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加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三)政府全面筹划,积极构筑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
     我省的苏北,苏中,以及沿海沿江地区,是我省的农业主产区,区域特色比较明显,例如南通沿海区的紫菜;泰州和坯县的银杏;盐城的大蒜;丰县的苹果、梨;滨海的首乌等等。对于这些特色资源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经过深度加工,对形成我省的品牌产品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形成了一批农产品食品加工集团企业,例如维维集团、维桑集团、恒顺集团、雨润集团、如意集团、洋河集团、天目湖啤酒、菊花味精集团、隆力奇集团等等。这些企业为我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这些企业做好主要原料的配套加工,一方面可以为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开拓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行业,拓展业务,推动我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政府领导,全面筹划,积极构筑 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对于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培植与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全面规划和构筑我省的农产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体系
    江苏的农产品、食品机械制造企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常州和无锡的干燥设备制造业、张家港的饮料设备制造业、常熟的冷饮机械制造业等,但很明显的一个问题这些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大都存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不同企业产品简单复制,出现低层次竞争等严重问题。因此应当积极引导,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的国际发展动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食品机械造高科技企业,例如超细粉碎、冷冻干燥、高压杀菌、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等机械产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我省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优势,构建我省具有特色产品、食品机械制造体系。
    (五)大力发展净菜加工基地,努力加入长三角经济共荣体
    目前,山东、上海的净菜加工正在起步,我省的净菜加工基地几乎为零,而根据苏州、无锡、扬州等市的大型超市调查,这几个市的净菜需求量增长很快 ,扬州广润发超市的净菜销售从2003年的日销300KG左右到现在的日销1.5吨,苏州苏果超市也从2003年的日销量1吨增加到现在的3吨,据调查,这些净菜大多是超市自己加工,少数从常州批发市场买进,而常州批发市场的净菜也以上海、山东的为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这一地区人的生活习惯逐步与国际接轨,而欧美国家的蔬菜消费90%为净菜,由此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净菜加工消费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我省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而净菜加工主要以劳动力成本低,蔬菜资源丰富和运输距离短为竞争要素,我省苏中地区这三方面的优势都有。 东台三仓的西瓜已名遍全国,蔬菜也受到强烈带动,目前这一地区蔬菜的总种植面积已达十几万亩,这个地区内还没有一个净菜加工企业,东台距离上海、苏州、无锡都比山东近很多,从东台将蔬菜运往苏州要比从山东运到苏州节省运费二分之一余,而就笔者调查,东台三仓的蔬菜经销商们根本没有冷菜加工的打算,这很可惜,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看来很有必要。现在江苏不吃这块蛋糕,日后必然利益旁落。
    (六)大力发展速冻干燥蔬菜加工基地,努力抢滩方便食品市场先机
    速冻干燥的方便型蔬菜是国际上近年来刚刚流行的一种方便食品,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部分家庭已没有时间三天两头去市场买菜,又不愿吃冰箱中存放过几天的鲜菜,如果用干燥过的蔬菜浸水后拌吃或炒吃,十分方便。目前我国出口到日、韩的蔬菜中有较大数量的就是这种蔬菜。这种蔬菜日后的市场拓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全在于干燥蔬菜的营养保全度或保鲜度,传统工艺是将蔬菜洗净后直接用红外干燥包装,现在欧美已使用液氮速冻真空干燥工艺,此工艺虽增加成本30~50%,但干菜的维生素保存量达95%(传统的只有60%左右),液氮速冻真空干燥的蔬菜保质期为一年,用水泡后碧绿如鲜、口味纯正,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已将这种工艺用于人参、血液制品等高档物料的干燥,这方面的技术也已成熟。据调查,兴化市康华食品公司、兴化市绿洋脱水蔬菜厂是出口脱水蔬菜的中型企业,但他们的脱水方法仍采用红外干燥和蒸汽干燥法,液氮速冻真空干燥这一先进工艺至今尚未引入工厂发展的议事规程,可见江苏相关企业需要进一步瞄准市场前沿。
    具调查,青岛、上海的一些脱水蔬菜企业正紧锣密鼓筹备液氮速冻真空干燥项目的技术改造,江苏的相关企业如果在这方面不重视将被市场淘汰。
    
    (七)努力开拓真空绝热低温冷藏技术,大大降低农产品冷藏成本
    低温储运是农产品保鲜保质的主要措施,而储运成本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目前我省的低温储运耗能很高,大大影响低温储运行业的发展,其耗能高的主要原因是绝热技术落后。
    目前低温冷藏行业的绝热层均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这种保温材料的线传热系数一般在0.03w/mk,而使用长久后由于受潮可使传热系数成倍增加,达到0.06~0.09 w/mk。欧、美已开始用真空绝热板代替聚氨酯绝热板,真空绝热板的线传热系数约为0.005 w/mk,是聚氨酯绝热板的六分之一,且性能稳定,不像聚氨酯绝热板那样易于受潮而使性能成倍下降,根据传热学计算,如果将聚氨酸保温扳换成真空绝热扳,可节能60~70%,这可大大降低低温冷藏成本,大大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粮食储藏也同样遇到保温材料性能问题,低温贮存一直是粮库的最佳贮藏方法,但高能耗又困扰着这种方法的应用,真空绝热技术的应用显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德国陶氏公司的真空绝热板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就现实来看,进口德国陶氏公司的真空绝热板的成本较高,我省是一个科技大省,真空绝热板在我省的应用又如此广泛,在这方面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很有必要,这不但是打造一些大型企业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增加农产品冷藏品质,降低冷藏成本,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强省的问题。
    扬州大学工学院有很强的真空技术实力,在真空绝热方面做出了很多在地方上有影响的项目,目前扬州大学工学院是全国著名的“真空”杂志副主编单位,刘炳坤教授为“中国真空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这方面扬州大学工学院愿为江苏省的农产品冷藏储运业做出贡献。
    (八)发挥高校优势,加速建立功能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
    我省高校有较强的开展农业产品的研究优势,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都有相应的学科专业。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动作用,对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江苏大学,已经形成一个由生物与火箭工程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食品工程研究所、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生物资源研究实验工程重点实验室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门类齐全、设备精良、实力雄厚的可以满足农产品加工业需要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科群体.
    江苏大学在农业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水平在国内有很高的地位,扬州大学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实力雄厚,现拥有硕士点2个、省级实验室2个。扬州大学的特点是:工艺与设备紧密结合、工艺专家领头、装备专家配合。现已在省内外做出十多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
    现扬州大学的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总投资就近1000万元,主要含盖生物资源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农产品品质的快速检测与成分分析,农产品的安全性检测,农产品保鲜,生物资源的高新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实验研究条件。本着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的原则,扬州大学将积极参与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愿意为其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