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提质增效、大幅降低作业成本,南京农机化所10项重大科技进展发布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17
【字体:

南京农机化所10项重大科技发展具体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花生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

系列装备填补了高效花生联合收获多项技术空白,已应用于农业生产,既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又有效降低收获损失率,大幅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60-120元/亩。

成果技术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系列产品已进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列为主推技术,在豫、鲁、冀、苏、辽、鄂等花生主产区获得推广应用,在黄淮海、东北、新疆等花生产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全秸硬茬地高质顺畅机播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

系列装备满足了不同作物、不同产区全量秸秆硬茬地机械化播种需求,在实现全量秸秆硬茬地高质顺畅机械化播种的同时,又使全量秸秆实现就地还田肥料化利用,为秸秆禁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与装备支撑。

较传统机播方式,减少机具下田次数3-4次,抢农时,降低作业成本50%以上;同时,秸秆实现适量适位精细覆还,保温保墒、封闭杂草,有效破解了秸秆全量入土还田当茬耗氮量大问题,节本增效显著。

成果技术已转让多家农机企业,得到有效转化应用,并连续多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2018年起亦被江苏省列为秸秆机械化还田首选技术,已在豫、鲁、苏、皖十多个省份推广应用,亦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获得应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三、油菜1+3分段联合收获成套技术装备

能满足长江流域高大油菜、北方春油菜、小油菜等各种类型油菜割晒和捡拾、联合收获的需要。收获损失水平优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田块、作物、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制定最佳收获方案,可分段、可联合、也可先分段后联合。成果技术已在农机制造企业得到有效转化应用,解决了收获青籽、损失率高和装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亩均节本增效220元左右,为促进我国油菜收获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

成果产品入选2019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装备。

四、油菜毯状苗高效移栽技术与装备

该技术为南方近亿亩冬闲田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据测算,采用该项技术将撂荒的冬闲田种植油菜可以增收约1千万吨油菜籽,对于减少我国进口油料的压力,保证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在稻油轮作区应用该技术的油菜比同期直播方式产量提高30%以上,每亩节本增效70-100元。

五、刷辊式采棉技术及装备

成果技术打破了国外采棉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同类技术空白,已在农机制造企业得到转化应用。

成果技术连续多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主推技术,已顺利转让给企业并实现批量化生产,满足棉花轻简化生产需求。

六、植保无人飞机高效安全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

植保无人飞机解决了人力背负喷雾机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安全性差,以及拖拉机牵引或自走式喷雾机受水田、山地丘陵等特殊地面制约行走难等问题;提高了植保作业质量,推动了农药的减施增效;目前已承担我国5%以上的植保作业任务,推动了传统农机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植保无人飞机在大田作物特别是水田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丘陵、果园和经济作物上的应用也逐步扩展。

七、水稻长秧龄大苗育插秧技术与装备

解决了现有水稻育插秧装备低播量播种均匀性差、栽插机构不能适应大苗苗高、秧块移送精度低等关键技术问题,为破解我国双季稻及稻麦(油)轮作区季节茬口矛盾、实现水稻品种结构调整、促使长生育期优质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本技术成果填补了水稻长秧龄大苗育插秧装备的空白,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具有省种、省工、适应苗高范围大、伤秧率低、效率高等显著特点,有效缓解了南方多熟制地区季节茬口矛盾,在我国双季稻、稻麦(油)轮作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八、茶园全程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装备

提出了“分形而治”的研究思路,突破了仿生耕作、精准施肥、害虫绿色防控、仿生采摘等核心技术,发明了“动力平台+”的模块化技术模式,创建了茶园全程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体系,解决了茶园板土壤肥料深施、农药残留和采茶人工成本过高制约产业发展等难题。

成果应用促进了茶叶绿色生产、提质增效,为茶业机器换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全国建立核心示范点28个。

九、高效低损蔬菜有序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

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5-20倍。

有效破解了高效低损蔬菜机械化有序收获的多项瓶颈技术难题,引领国内外蔬菜机械化有序收获技术进步与蔬菜产业发展。既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又能有效降低收获损失率、大幅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150-220元/亩。

成果技术已被列入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十、大豆高质低损智能收获技术

实现大豆收获作业过程割台高度与地形自动匹配、大豆柔性低损伤脱粒和高效清选作业。

重点解决了我国大豆产区大豆收获难、收获损失率高、破碎率高、泥花脸严重等问题,提高了大豆收获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尤其是该项技术突破了大豆机收质量在线实时监测难题,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手段有效提升了大豆收获品质。

在我国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以及南方大豆主产区进行了多年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超过4800亩。与现有大豆收获技术相比,利用该技术收获大豆每亩可降低损失2%以上、增收超过22元,同时有效提高了大豆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相关附件

返回列表页